镇江市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凌医生事迹

寻找最美医生 央视网 2016年01月22日 16:2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杨凌,45岁,全科副主任医生,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山湾卫生服务站主任。她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服务患者,用一双友爱之手去帮助患者,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喜爱。杨凌1997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五年制临床专业, 2002年她取得全科医师资格,2009年晋升全科副主任医师。2012年10月调任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由于她和服务站的11个姐妹真诚对待每位患者,视病人如亲人,花山湾服务站被居民誉为“爱心港湾”。杨凌也被大家亲切地成为“最美社区医生”“雷锋式的好医生”。

00

       花山湾是个老小区,有 3.2万居民,老人占了近三分之一,很多是空巢家庭甚至单身老人。除了每天平均180人的门诊量外,她们还要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行动 不便的病人建立家庭病床,健康宣教,上门巡诊、送药等任务,所以她上班时间在站里坐诊,下班后到居民家中出诊,她的手机号码成了健康热线,24小时开通,深夜常常接到老人的咨询电话或者紧急求助。

       花山湾七区的吴兆淮老人,2014年突发脑梗,出现了肢体瘫痪和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又因前列腺增生,需长期保留导尿,74岁的老伴钱老太太忙里忙外伺候他。更让这个家庭不幸的是46岁儿子吴坚去年又突发脑出血,出现左半身瘫痪和右侧面部瘫痪。一个家里躺着两个瘫痪病人,这让74岁的钱老太太欲哭无泪,难上加难。老吴每月要换一次导尿管,她就要打120,然后请邻居帮忙把老吴抬上救护车。吴坚要进行功能训练,否则就永远躺着。钱老太太说:“我觉得活的太苦了,生不如死。”杨凌得知她家的情况,主动上门为老吴导尿,尽管服务站没有男同志,但她们一直坚持帮老吴换导尿管。杨凌每天还坚持上门为吴坚做理疗,帮助并指导吴坚进行功能,鼓励他战胜病魔,树立重新站起来的信念。钱老太太说:“杨主任大好人啊,帮了我们的大忙了,无论刮风下雨,杨主任都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辞。如今,吴坚已经能扶着墙站起来了,让我们家看到了希望。”

       2014年7月,天气炎热,前来看病的华润新村居民荆玉芳因上吐下泻,晕倒在服务站门前。杨凌发现后,马上将她扶到服务站躺下,立即检查、施药。输液后,荆玉芳才恢复意识。交谈中得知她的丈夫刚刚去世,没有家属陪同,杨凌不放心,让荆玉芳再多休息休息,自己在那陪着她,下班也没有回家,事后还经常打电话关心慰问她。荆玉芳逢人就说:“花山湾服务站的杨主任是我的救命恩人!”

       2014年大年初二,23军干休所魏光勇的八旬老母突发心脏病,不愿意去条件好的部队医院,非要叫回家过年的儿子打杨凌的电话。她5分钟就赶到了魏家,从床头柜里找到药给老人服下后,和老人手拉手地交谈起来,如同一对母女。魏光勇感慨地说,“听母亲说,平时都是服务站杨主任送药上门。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我们一直以为杨主任是干休所卫生室的,没想到是地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2015年2月11日,,杨凌正在服务站接诊。隔壁水果店的老板娘突然闯进来,焦急地说:“快快,我儿子晕过去了。”杨凌立即拿起急救箱出门,同事殷勤和杨娟也紧紧跟上。水果店里,10岁的汪姓男孩紧闭双眼躺在床上,口吐白沫,孩子的爸爸正拼命呼唤。杨凌冲到床前检查时,发现孩子嘴里有不少呕吐物,幸好呼吸、心跳都有。她迅速抠出孩子嘴里的呕吐物,与同事一起实施急救。3分钟后,孩子哭了一声,但很快又没意识了,且突然牙关紧闭。为防止孩子咬坏舌头,杨凌赶紧把自己的手伸到孩子嘴里。又过了大约3分钟,孩子再次清醒。经询问家长得知,因家长近日忙于生意,男孩放寒假后就迷上了游戏,已连续两个晚上没睡好,饿了就吃膨化食品冷饮,可能晚上受凉发病。考虑到孩子昏迷时间长,杨凌随后安排其到服务站吸氧。不料,15分钟以后,孩子再次昏厥。医护人员一边给孩子吸氧、输液,一边拨打120。急救车很快赶到,把孩子抬上救护车后,满脸汗水的杨凌回到座位上继续接待病人,这才发现自己左手的3个手指被孩子咬伤在流血。杨凌抢救患病男孩再次感动了现场目击者。目睹救人全过程的蒋双亭夫妇,不停地竖起大拇指称赞:“好人,真是好人啊!”当晚9时许,网友“荆溪”上传现场照片并写道:“去社区卫生站挂水,目睹中国好人、医德标兵朋友抢救一个10岁孩子的全过程。为了防止昏迷抽搐的孩子自己咬破舌头,危急中朋友将自己的手指放入孩子口腔,几个指头都被咬破了……感动钦佩,无以言表!”

       2014年1月29日上午,天气很冷,雨下得很大,一位乘车到花山湾买包子的包姓老大爷晕倒在花山湾旅游超市门口。听到居民喊叫后,杨凌和同事杨娟医生、邱亚萍护士立即赶到现场。经过一番检查,发现老人基本没有呼吸心跳,杨娟立即跪下敲击和按压老人心脏,杨凌则跪在积满水的地上,迅速用手抠出老人嘴里的呕吐物,在未经任何消毒的情况下,直接口对口为病人做人工呼吸。当时天气很冷,冬雨刺骨,杨凌她们三人就这样跪在冰冷潮湿的水泥地上,交替着为老人做心脏按压,3人的白大褂和裤子全湿透了,头上冒着热气,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围观的群众自发地为她们打伞挡雨,不顾自己被淋湿。救护车很快赶到,她们又帮着把病人抬上车。救护车离开后,杨凌又向周围群众了解老人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法,以便及时告知家属。当时在场的居民非常激动,特别是63岁的花山湾居民胡庆云不顾自己浑身被淋湿,亲自跑到镇江日报社请记者报道此事,并把这件事发到网上,网友把她口对口实施人工呼吸称为“天使之吻”并回帖给了很多点赞。此后家属也将鲜花、水果和锦旗送到服务站,真的让人感动!

       这样的事情,对杨凌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杨凌看来,救死扶伤是医护工作者的职责;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理应用最优质的服务,报答社会的厚爱!他们一直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爱社区的每一位居民。

用理解宽容消除医患矛盾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攀升。而在花山湾卫生服务站,她们宁愿自己延迟下班,从不“轰”病人。为此,老人经常夸杨凌“热心”、“好脾气”和“不厌其烦”。居民严镇萍说:“如果所有的医生都能像杨主任这样,就不会有医患矛盾了。”

       2013年4月份,49岁的社区慢病患者施勇升接受了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体检时,由于抽血时过分紧张,抽血后按压不到位,导致小臂内侧鼓了个包,出现皮下淤血,为此施勇升心生怨气。尽管不是院方责任,但杨凌为了让他心情早些平静下来,防止心情不好导致血压升高,她自费购买了礼品上门看望,平复了病人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她发现施勇升脾气急躁,这对控制高血压不利,遂邀请他每天到站里免费量血压。不料施勇升一到服务站就紧张,导致测量值比实际数值偏高,她便安排片区责任护士每周上门测量,同时加以药物治疗,使得病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今年端午节,她还购买了水果上门看望。现在,施勇升也由当初的“挑刺者”成为了杨凌组建的高血压健康小组组长。

       花山湾八区居民张梅(应当事人要求化名)患顽固性高血压10年,吃过的降压药无数,血压一直降不到正常范围,为此痛苦不堪。去年3月,张梅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杨凌。见她的血压高,而且吃的药太多,杨凌决定给她“调药”。一个月过去,见血压没有降,张梅已经不耐烦了,对她吼,嫌她烦,骂她没有用。杨凌在安慰张梅要有信心的同时,告诉她一直在研究她的病情,并提出她的想法,她怀疑张梅肾脏有问题。“你肾脏才有问题呢?”怒气冲冲的张梅回敬杨凌说。杨凌心平气和地对她说:“最后一次好吗?我给你联系好江滨医院CT室了,如果做出来没问题,费用我来承担,你不用交钱。” 张梅半信半疑地前往检查,果然查出肾上腺上有个很小的肿块。随后,杨凌又帮她联系了手术医院泌尿外科的主任。手术当天凌晨7点多,杨凌就赶到医院,一直把张梅送到手术室门口,笑着鼓励她“要坚强”。当时张梅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住院期间,杨凌每天晚上下了班都去看她,出院回家后,也多次到家中给她量血压。如今张梅的病彻底好了,再也不用吃任何药了。

坚决做个有医德的医生

       从穿上白大衣的那天起,杨凌就把自己定位为白衣天使。既然是天使,她就尽力完美自己,不让自己有瑕疵。 家住健康路的73岁居民高永仪是她在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结识的患者。他2008年双腿疼痛,上下楼梯困难,到市区某医院骨科看病,所专家建议他换人工关节,要花费几万元。后来他找到杨凌,咨询手术能不能做。杨凌告诉他:“这些广告我也看到了,他们也叫我推荐一些病人给他们。我对他们说,你们把成功的案例告诉我,我去访一访,看看行不行,如果行,就推荐;如果不行,我不会推荐的。”后来杨凌诊断出高永仪得的是丹毒,只开了60多元的药就吃好了。现在高永仪每天能坚持走六、七公里,上下楼都很自如。他对杨凌说:“我这辈子跟定杨医生了。我告诉我儿子:我将来要有什么情况,你就带我找杨医生。”

       去年3月的一个星期五下午,服务站刚要锁门下班,住花山湾八区、即将赴美与儿子团聚的81岁老人黄旭东,手里捧着一个包,来到服务站感谢她此前帮他调整好血压、血糖,说儿子去美国头一年寄给他一盒西洋参,收藏10年了,都没舍得吃,现在要把它送给杨凌。说着他便一层一层地打开包装的塑料纸,里面有一个西洋参罐子。

       杨凌坚辞不受,老人说:“在镇江我已没有亲人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不留给你们还留给谁?这么好的东西,我总不至于再带给我儿子吧。”老人停顿了一下又说:“哎!我老太婆临死之前,我也没舍得给她吃。”老人像个犯错误的孩子,抹起了眼泪,她们只好先收下。

       老人离开后,好奇的同事打开了罐子,大家发现,罐子里的西洋参全被虫子蛀了,幸亏视力不好的黄老自己没有吃。过了一天,杨凌把罐子里的残渣倒掉,把罐子清洗后晾干,装上从药店买来的上好西洋参,同陈南静医生一道送“还”老人。告诉黄老,“我们还年轻,用不着吃这个。”

解开一对抑郁症夫妇心结

       作为社区医生不仅要会治病救人,还要能够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尽力解开他们的心结,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 张力(化名)夫妇,原本是社区的精神病患者。 张力和妻子王琴(化名)都是本市一家企业的工人,由于一次意外,张力的右腿和右手的三个手指被切断。后来单位倒闭了,妻子也下岗了,就在社区做了清洁工。8年前,7岁的儿子得了白血病夭折了,夫妻两个都因生活的变故,得了抑郁症,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靠政府的低保金过日子。 杨凌到花山湾社区后,为他们送药时,发现他们很可怜。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治愈他们心里的创伤。她就试图慢慢了解他们,接触他们,下班就去看看他们。开始他们都很拒绝,不让她去,不给她开门。慢慢地,两人愿意和杨凌谈话了,再后来在杨凌面前哭诉了他们的遭遇。有一个多星期,每天中午下了班杨凌都到他们家去,给他们做点简单的午饭,和他们一起吃。后来杨凌给他们找了在家糊纸杯的活。第一个月,人家给了500块钱的加工费,杨凌贴了200块,给了他们700块,告诉两人“这是你们劳动所得”。受到鼓舞的夫妻俩第二个月就拿了800块,第3个月就拿到了1300元。杨凌还托京口环卫所的亲戚周登霞安排王琴做了清洁工。如今,夫妻俩自食其力,再也不觉得自己是废人了。 

       社区有很多老人是老病号,不少人收入低甚至没有经济来源,支付数十元药费都很困难。为帮助他们,杨凌的办公桌抽屉内放了不少“零钱”,遇到忘记带钱或没经济来源的老人,主动帮他们垫付挂号费和部分药费,为此每月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如居民林志根家,他是聋哑人,妻子是智障,丈母娘患有癌症,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林志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平时他们家人来看病,杨凌都是帮助他们垫付医药费挂号费。过年过节,还去看望慰问他们。为了社区的这些贫困家庭,花山湾服务站还成立了爱心账户,杨凌把她获得的奖励全部存入爱心账户。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杨凌还经常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多次组织桃花山庄幼儿园孩子、江南中学学生、江苏大学、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以及卫生服务站的姐妹们献爱心,慰问社区贫困家庭。

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处于死亡边缘的患者,内心深处渴望被关怀,渴望被理解。杨凌尝试着给予他们临终关怀,让他们感受生命的最后温暖。

       邵长富老人是花山湾七区的居民,2013年10月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已经有肝转移和消化道梗阻的现象,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医生告诉家属老人最多还能坚持一个月,建议回家静养。 杨凌接到上级医院下转至社区的病人信息,立即打电话询问老人的情况。得知老人进食即吐,非常痛苦,下班后赶到老人家中探望。看着家境贫困而又被病痛折磨的老人,得知其老伴没有工作,儿子有糖尿病,全家靠其退休金生活,因而老人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时,杨凌决定试着重新为老人点燃起生命的希望。她告诉老人,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病吓到了。她和老人约好,每天下午5点到服务站去,她为老人好好“调理”“调理”。

       就这样,老人满怀着生的希望每天下午5点准时到服务站,她在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针对老人的情况,给他开了维生素B、C和阿胶浆等药物,同时和老人约好,只要他能坚持每天都来,他的挂号费全免。开始老人是拄着拐杖来,步履维艰。经过3个星期的“调理”以后,老人精神好多了,居然丢下了拐棍,肚子也不那么胀了,能吃点流质食物了。老人对自己有了信心,每天都乐呵呵地来服务站,站上的其他医护人员看到他,都开玩笑地对杨凌说:“主任,你的粉丝准时来了。”  就这样,老人坚持了5个多月,杨凌自掏腰包帮他付了5个月的挂号费。站上其他同事都被感染了,纷纷加入到关爱老人的行动中。不幸的是,老人2014年3月4日晚突发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在老人去世一个星期以后,3月10日,一个做锦旗的老板捧着一面锦旗找到服务站,说有个叫邵长富的人,做了一面给杨医生的锦旗,可能是忘了拿了,老人又没留下联系方式,他只好送到站上,老人还欠着20块钱制作费。杨凌替老人付了余款,接过旗子打开一看,旗子上写着“最美社区医生”和老人的名字,顿时流下了眼泪。原来,老人在弥留之际一直想着给杨凌送锦旗,却没来得及亲手送到她手里。杨凌心想,虽然老人离开了,但生命的最后一程有了她们的陪伴,应该不会感到孤独。

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

       从小的生病经历,让杨凌亲身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神圣, 1992年她怀揣做一名白衣天使的梦想,如愿考取了镇江医学院,进校后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使命有了更深的了解,它以救死扶伤为己任,需要付出很多甚至包括生命,至今她还把医学生誓言、日内瓦宣言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贴在她的床边、办公桌旁,时时提醒自己,既然当初宣誓过,就要说到做到!

       工作后,杨凌尽可能地充实自己,力争干一行专一行。参加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获糖尿病教员资格;上了江苏大学临床医学硕士研修班,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在江苏大学学报上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调到花山湾服务后,杨凌对服务站的11个姐妹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条件同大医院没法比,不可能给居民最先进的治疗,但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人们都把医护人员比作白衣天使,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吃苦奉献精神,没有天使的境界做不好的,因此,他们把自己真正当作天使,这样才能服务好病人。

       街头抢救猝死老人发生后,镇江日报记者采访时问杨凌,听说不做处理就做人工呼唤,很容易被感染,对此你就不担心吗?她告诉记者,“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也就是说,舍生忘死是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做到的。我在救人的时候,从没想过会被传染得病。”

能够帮助患者、奉献社会,让她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杨凌出生于徐州沛县一个特殊的家庭,家里有孩子很多,她最小。长大些她才得知,这些孩子好多是爸爸妈妈从外面捡来的,但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为此累弯了腰,吃尽了苦。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她对爱与付出有了切身的感受。 杨凌工作后,父母因脑梗心梗在一年内相继离开了人世,她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父母,留下了终生的愧疚!从那时起,她暗下决心,尽她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社区的空巢老人,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也让他们的子女不要经受她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

杨凌觉得患者和居民对她的厚爱给了她很多感动。

       2014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每天都有居民给她端来早起熬的绿豆汤,自家榨的西瓜汁。有天早晨,火辣辣的太阳就炙烤着大地。到了服务站,竟然有4位老人同时给她送来解暑饮料。这个说“我老太婆说今天高温,怕你中暑,一大早就起来熬好了绿豆汤,让我给你送来。”那个说:“顺便给你带点西瓜汁,我姑娘早上现榨的。”第三个说“我也是,给你煮点绿豆汤,怕你中暑,我还放了点冰糖、百合”。第四个老人惋惜地说:“我还以为我是第一个呢,没想到你们比我更早。就先喝你们的吧,我明天再送。”目睹这一场景,杨凌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心里想,“多么纯朴、善良的居民!我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报答你们啊? ”

       去年的一个雪天,她清晨起床,没顾得上吃早饭,拿起扫帚就走,准备赶在晨练的老人前面,把从江滨新村上古城公园的台阶上的积雪扫干净,怕老人们上山时滑倒。到了山脚下,发现台阶上居然一片雪花都没有,她以为是风把台阶上的积雪吹干净了,就准备去扫山上活动场地的。等她爬到山顶,看到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双手抱着扫帚,吃力地扫着积雪。扫两下,就把扫帚放在双腿间,双手去转轮椅的车轮,往前行一点,再继续扫。诺大的场地,他居然扫了一半出来了。仔细一看,扫雪人竟是走出抑郁症阴影的张力!她正不知说什么好,王琴从身后上来和她打招呼,并指着丈夫解释说:“今天非要让我把他推出来来扫雪,说怕你上班路上滑,摔倒怎么办。害得我4点不到就起来了,先把上山的路扫好,再把轮椅弄到山上去,然后再扶他上山,一直折腾到现在。” 张力对杨凌说:“我残疾了8年,心也冷了8年,没有你,我依然是个废人。” 此情此景,杨凌的眼睛湿润了。一个残疾人,怕她在雪地上摔倒,竟然一大早起来为她扫雪,她怎能不感动?!杨凌反问自己:“我何德何能?我做了什么?让他们这样记挂着?”

       杨凌的事迹在镇江广为传播,她也先后被评为镇江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十大医德标兵,江苏省群众最满意的社区医生,感动镇江十大人物,镇江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镇江市劳动模范等等。面对这些荣誉,杨凌感觉到的不是骄傲和自豪,而是肩负的那份责任。她时时告诫自己,“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医生,关爱社区的每一位居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

860010-1134030100
1 1 1